记录下我阅读过的好书籍,你们
爱看不看一定要看!!!!
主观吸收率的取值范围(0 <= x <= 10),表示我觉得我吸收了多少。。
名称 | 主观吸收率 | 完成率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计算机系统概论 | 8 | 90% | 这真的值得花时间对计算机底层有个了解 |
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| 7 | 40% | 上一本的进阶,或者说是全面版 |
x86汇编语言: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 | 8 | 95% | X86入门 |
C语言程序设计:现代方法 | 9 | 85% | 非常适合有编程经验的人,入门者也推荐 |
C++程序设计语言 | 9 | 35% | 建议啃英文版 |
深度探索C++对象模型 | 9 | 10% | C++进阶 |
鸟哥的Linux私房菜 | 8 | 35% | 当字典查,不适合入门者,硬啃者除外 |
TensorFlow实战Google深度学习框架 | 8 | 55% | 全是代码,理论偏弱,但是对入门者很友好 |
Python3标准库 | 9 | ? | 建议对目录倒背如流(有个印象就成) |
Python编程 从入门到实践 | 10 | 70% | 真的是入门级别 |
STM8S官方文档 | 9 | 85% | 1.User Manual 2.Programming manual |
逆向工程核心原理 | 9 | 10% | 是真的原理,少有的逆向好书( |
名称 | 主观吸收率 | 完成率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微电子电路 | 8 | 50% | 模电入门,很详细,厚似板砖。。 |
信号与系统(奥本海姆) | 8 | 50% | 豁然开朗 |
电磁场与电磁波(David K. Cheng) | 7 | 60% | |
电磁场与电磁波(Bhag Singh Guru) | 7 | 65% | |
精通开关电源设计(Samjaya Maniktala) | 8 | 35% | 讲了很多原理性的细节,好评。 |
有一些人会很不屑的说:读个书还讲几把流程,硬啃就是了。
我会说:你能硬啃当然好,但要是你做不到呢?
这里主要指技术类的自学读书流程。
- 首先找一本好书。
- 什么叫好书,大概就是这样的:写书者站在读者的角度,以最大的可能去还原读者的身份去读自己的书,当他认为这本书是清晰流畅的并且水到渠成的时候,那么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。好吧,这确实太虚了,所以我们都用豆瓣评分来评价一本书的估计好坏,通过评分来选书这确实是更具有意义的。。。
- 在学习一种新技术前,应该先对这项技术有大概粗略的认识框架
- 你或许发现我即说了大概,又说了粗略,这是个病句。确实是病句,但是我这么做就是为了强调说明那是一个比较浅,并且比较粗糙的了解。你只需要准确的了解这项技术有什么东西,还有学完可以大概干什么就行了。或者更深一点是,这里面的什么可以干什么。
第一是为了效率的最大化,避免空泛和毫无目的
:因为这么做可以让你知道了你大概要学什么,而避免了学起来毫无目的或是一个空泛的目的(比如目的是学会这项技术,这没有任何意义,因为太空泛了。而应该是我要学这么做,这才是目的)。只有当你了解了你学习的具体目的,你就能针对的或者说是侧重于你想要的一部分,这样就能对那些对你来说有用的东西的有更多的时间去理解,而减少那些对你来说枯燥或者说用处不大的知识的学习,这样能避免被过多的知识吓跑。这实际上就是自己给自己划重点。第二是估计学习成果的期望
:很多时候,当我们了解一项技术之前,我们都会习惯的过多期望学习后的效果,认为学完后可以干什么什么的,这是不好的,这会损害我们对知识的大局性了解,也就是说这会导致我们会过分的纠结单一的知识,从而丧失对计算机世界的理解。而这样的后果就是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,感觉自己很熟练,但是又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出来了。- 将上一点迭代进行下去
- 每一本好书都建议最少读两遍。听到这可能很多人都会说:放你的屁,读一遍用的时间已经够多了,你还让读两遍。
- 在这个时候我就应该说:但是我用的时间也不一定不比你长啊。
- 假设这是成立的,那什么时候会成立?答案是,我们读一遍书用的时间长,可以肯定的是,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这些未知的知识,想要咬文嚼字的搞懂他。会有前面都搞不懂,后面就更不懂了的想法,正因为这样,这一遍书会耗费我们大部分的时间。事实上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假装我们懂了,也就是说把结论写进脑袋,这样就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了。
- 只记结论,这样不好吧?对,这样确实不好,所以我们需要第二遍阅读。第二遍阅读的时候要知道,我们已经知道结论了,这个时候,我们反过来看过程我们会发现,“丢,也就这回事儿。”
首先找一本好书
在学习一种新技术前,应该先对这项技术有大概粗略的认识框架
将上一点迭代进行下去